
2021年长隆动植物保护奖:个人先进奖获得者--刘志发
2015 年至今连续7年独立带队开展南岭保护区鸟类监测,设置20余条固定样线,样线长度 2km,每个季度调查一次,累计记录鸟种200 余种,其中保护区新记录 11种。每年及时整理总结监测数据形成监测报告。监测团队深山里默默的坚持得到专家、同行的鼓励和认可南方日报、新快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媒体予以关注报道,2020年8月5日马兴瑞省长南岭考察时亲切接见了监测团队成员。
独立撰写发表文章2篇: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乌类多样性监测(热带地理,2018,38(3):328-336.);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鸟类多样性与分布特征(林业与环境科学,34(3),78-84.)。参与撰写文章2篇: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类群落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多样性研究,49-76,第二作者);Trait-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differ between mixed-speciesflocking and nonflocking bird assemblages(Ecology, 101(10)2020,第四作者)。主编《南岭鸟类图鉴》一书(出版中)。结合鸟类监测的实践,积极开展鸟类科普宣教活动。2015年至今主讲鸟类科普讲座 10 余场。以南岭鸟类监测数据和影像为基础编制《南岭 60 种常见鸟类科普图册》,反响良好。
组织实施了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中央奖补资金支持项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程(2019-2020)两期6个子项目,包括勘界立标工程、野生动物通道修复工程、20 公顷大样地与生态监测体系工程、受损植物群落生态修复工程、华南五针松保护工程、黄腹角雉监测及栖息地保护工程,项目己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的实施对提升南岭影响力、加强南岭野生动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电站水渠设置的动物通道,给野生动物的活动和通行提供了平台和便利,监测记录到野生动物19种,包括了保护区常见的大部分兽类,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价值,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赞扬。
2021年获得广东省长隆动植物保护奖个人先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