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胡一鸣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4-08-09浏览次数:1102

       胡一鸣博士专注于采用野外观测和生态建模等研究方法研究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并探讨塑造生物多样性格局各层次的机理,山地生态系统有很高的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在科研和保护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关注的地区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其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100-8,844 m),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与植被带,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的理想场所。2010年至今,胡一鸣博士坚持每年都进入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展野生动物科考和研究。借助该区显著的海拔和环境梯度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潜在机制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胡一鸣博士的研究工作除了丰富山地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外,还对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生物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喜马拉雅山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的天然边界线。在喜马拉雅山地区从事科研工作期间,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主要科考任务结合在一起,多次参与在西藏地区的动物科考工作(如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普查和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有助于探明喜马拉雅山这个自然宝库的生态资源。特别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计划和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下,这些基础的生态学数据可以为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西藏自治区以及周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